JavaScript 作用域和作用域链、垃圾回收机制

1. 作用域

1.1 局部作用域

局部作用域分为函数作用域和块作用域。


函数作用域

在函数内部声明的变量只能在函数内部被访问,外部无法直接访问

    function getSum() {
        //函数内部是函数作用域 属于局部变量
        const num = 19
    }
    console.log(num) // 此处报错 函数外部不能使用局部作用域交量

总结:

1.函数内部声明的变量,在函数外部无法被访问

2.函数的参数也是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

3.不同函数内部声明的变量无法互相访问

4.函数执行完毕后,函数内部的变量实际被清空了


块作用域

在JavaScript 中使用 { } 包裹的代码称为代码块,代码块内部声明的变量外部将【有可能】无法被访问

    for (let t = 1; t <= 6; t++) {
        // t 只能在该代码块中被访问
        console.log(t) // 正常
    }
    // 超出了t 的作用域
    console.log(t) // 报错

1.let 声明的变量会产生块作用域,var 不会产生块作用域

2.const 声明的常量也会产生块作用域

3.不同代码块之间的变量无法互相访问

4.推荐使用 let 或 const


1.2 全局作用域

<script> 标签 和 .js 文件 的【最外层 就是所谓的全局作用域,在此声明的变量在函数内部也可以被访问

全局作用域中声明的变量,任何其它作用域都可以被访问

<script>
    // 全局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下声明了 num 变量
    const num = 10
    function fn() {
        // 函数内部可以使用全局作用域的变量
        console.log(num)
    }
    // 此处全局作用域
</script>

注意:

1.为 window 对象动态添加的属性默认也是全局的,不推荐!

2.函数中未使用任何关键字声明的变量为全局变量,不推荐!!!

3.尽可能少的声明全局变量,防止全局变量被污染


1.3 作用域链

作用域链本质上是底层的变量查找机制

    在函数被执行时,会优先查找当前函数作用域中查找变量

    如果当前作用域查找不到则会依次逐级查找父级作用域直到全局作用域

<script>
    // 全局作用域
    let a = 1
    let b = 2
    // 局部作用域
    function f() {
        let a = 1
        // 局部作用域
        function g() {
            a = 2
            console.log(a)
        }
        g() // 调用g
    }
    f() // 调用f
</script>

Image.png

总结:

1.嵌套关系的作用域串联起来形成了作用域链

2.相同作用域链中按着从小到大的规则查找变量

3.子作用域能够访问父作用域,父级作用域无法访问子级作用域


2. 垃圾回收机制

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 简称 GC

JS中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自动完成的,内存在不使用的时候会被垃圾回收器自动回收


内存的生命周期

JS环境中分配的内存,一般有如下生命周期

1.内存分配:当我们声明变量、函数、对象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为他们分配内存

2.内存使用:即读写内存,也就是使用变量、函数等

3.内存回收:使用完毕,由垃圾回收器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

    // 为变量分配内存
    const age = 18
   
    // 为对象分配内存
    const obj = {
        age: 19
    }
   
    // 为函数分配内存
    function fn() {
        const age = 18
        console.log(age)
    }

说明:

    全局变量一般不会回收(关闭页面回收)

    一般情况下局部变量的值不用了,会被自动回收

内存泄漏:程序中分配的内存由于某种原因程序未释放无法释放叫做内存泄漏


拓展-JS垃圾回收机制-算法说明

堆栈空间分配区别:

1.栈(操作系统):由操作系统自动分配释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基本数据类型放到栈里面。

2.堆(操作系统):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由垃圾回收机制回收。复杂数据类型放到堆里面。


引用计数

IE采用的引用计数算法定义“内存不再使用”,就是看一个对象是否有指向它的引用,没有引用了就回收对象

算法:

1.跟踪记录被引用的次数

2.如果被引用了一次,那么就记录次数1,多次引用会累加 ++

3.如果减少一个引用就减1 --

4.如果引用次数是0,则释放内存


但它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嵌套引用 (循环引用)

如果两个对象相互引用,尽管他们已不再使用,垃圾回收器不会进行回收,导致内存泄露。

    function fn() {
        let o1 = {}
        let o2 = {}
        o1.a = o2
        o2.a = o1
        return '引用计数无法回收'
    }
    fn()

因为他们的引用次数永远不会是0。这样的相互引用如果说很大量的存在就会导致大量的内存泄露


标记清除法

现代的浏览器已经不再使用引用计数算法了

现代浏览器通用的大多是基于标记清除算法的某些改进算法,总体思想都是一致的。

核心:

1.标记清除算法将“不再使用的对象”定义为“无法达到的对象

2.就是从根部(在JS中就是全局对象)出发定时扫描内存中的对象。凡是能从根部到达的对象,都是还需要使用的。

3.那些无法由根部出发触及到的对象被标记为不再使用,稍后进行回收

Image.png




头像
0/200
图片验证码